設(shè)為首頁  加入收藏 手機版

參政議政平臺 郵箱登陸

當前位置: 首頁>會員風采>會員風采

王麗華:不要做老板 寧當“守藝人”

發(fā)布時間:2022-06-30     來源:民進杭州市蕭山區(qū)委會

放大

縮小

  民進會員王麗華是杭州工藝美術(shù)大師、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蕭山花邊技藝傳承人、杭州蕭山花邊珠繡研究所所長。

文化無聲生長 讓計劃趕得上變化

  金山村是王麗華的家鄉(xiāng),也是她心中的美好鄉(xiāng)村,位于所前鎮(zhèn)中部,由原張家坂、婁家灣、錢群合并而成,東、南、北均為西小江支流,因村中有小山丘“金山”而得名。這里的文化底蘊深厚,曾出土過自新石器時代晚期至宋元明清共四千余年間連綿不絕的文化遺存,還有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蔡東藩故居”和“婁家墻門”。

  在蕭山區(qū)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王麗華提出了一條建議,充分利用各地的文化場所,建立非遺活態(tài)展示館(區(qū)),借助亞運平臺,提升蕭山文化軟實力。這個建議被所前鎮(zhèn)采納了,并已計劃利用市級文保單位“婁家墻門”內(nèi)的部分場所,設(shè)置一個非遺文化的交流展示區(qū),收集、展陳、傳承發(fā)揚當?shù)胤沁z文化。同時向王麗華發(fā)出了邀請,帶著非遺工作室回鄉(xiāng)。

  婁家墻門,建于上世紀二十年代,杭州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所前婁家灣婁姓商人在臨浦開設(shè)元豐糧行,當?shù)厝朔Q“婁元豐”。1950年開始,作為糧食儲備倉庫,沿用至本世紀初。后經(jīng)過多次修繕,最大限度地保留歷史信息。當非遺文化與市級文保建筑相遇,會擦出怎樣的火花?王麗華說這是一次嶄新的合作,鄉(xiāng)村深厚的歷史底蘊給非遺傳播提供了豐沃的土壤,“我出生在金山村,和非遺的緣分也是源于此,算是回歸之旅。或許可以用鄉(xiāng)愁的主題結(jié)合蕭山花邊和蕭山珠繡來做‘新文創(chuàng)’。用‘新非遺’‘新文創(chuàng)’重塑鄉(xiāng)愁之美?!?/p>

角色在變 對傳承的熱情從未減退

  王麗華是非遺圈里罕見的雙料傳承人,“從小接觸蕭山花邊和蕭山珠繡,如今把這兩項非遺的傳承任務拿在手里,壓力其實挺大的?!蓖觖惾A直言成為傳承人后考慮的事情比想象的要多。

  王麗華從小就愛美。她出生于上世紀70年代末,恰逢蕭山花邊發(fā)展的拐點,20萬挑花大軍中就有她家。做會計的父親看花邊生意好做,就辦了個花邊收發(fā)站,王麗華5歲就跟在母親身邊挑花邊。一針一線繡得變化萬千,各式各樣的花邊在她心中埋下了向往美的種子。當時的蕭山花邊已經(jīng)從舶來品演化成本土的一項傳統(tǒng)工藝,在聰明的蕭山人手中變出了更多花紋樣式,在技藝中融合了中國特色藝術(shù)元素,比如中國水墨畫的意境、中國古典版畫的風格等,在針法上,借鑒了中國傳統(tǒng)的刺繡藝術(shù),極具東方特色。如果說花邊之夢是白色的,那么太外婆的到來把她帶入到了更加綺麗和閃亮的世界。從宮廷走出的繡娘,憑著一身珠繡和旗袍制衣的本事在上海扎根,年老歸鄉(xiāng)把手藝傳承給外孫和曾孫女。花邊和珠繡,一個重紋路一個重色彩,王麗華試圖將她們的美融合起來,但是不知道如何去做。后來她接過父親的擔子,創(chuàng)辦了繡品廠做起了生意,迎來送往之中她始終放不下那個最初的夢想。再后來她參加了杭州市“工藝與民間藝術(shù)薪火傳承計劃”,一心向?qū)W的她在眾人反對中放下做得不錯的大廠生意,拜亞太地區(qū)手工藝大師趙錫祥先生為師,一頭扎進了蕭山花邊的技藝研究里,直至成為花邊傳承人。

  “身邊的朋友都說我關(guān)廠的決定做錯了,生意人怎么盡做虧本生意?!庇幸欢螘r間王麗華也開始反問自己,從2012年到2017年自己除了每個月領(lǐng)著2500元的國家補助外,沒賺過其他錢,如果還在做生意會不會有更大的成就?到底是什么時候不再有這種想法了,王麗華自己也不知道,隨著技藝一天天提高,她的思路也開闊了起來。人生的賬不能只算一樣,資產(chǎn)賬戶沒有增長,但另一個看不見的戶頭里卻有不小的增長。“今年的高考作文題給我了一些觸動,在各領(lǐng)域各行業(yè)只有創(chuàng)新刻苦才能有所成就,每個時代賦予的使命不同,成功的定義也不止一種?!睆睦习寤貧w為技藝人,從非遺傳承人到指導老師,王麗華的角色在不斷轉(zhuǎn)換,但她對非遺傳承的熱情卻始終不變。這十年間,王麗華和她的志愿者團隊義務開展非遺培訓近10000人次,覆蓋人數(shù)達30萬人次。

用一顆堅守的心 把傳承之路走寬

  蕭山花邊研究所每年都會出一件大型作品,其中必定要包含非遺技藝傳與承。從《七彩蕾絲》到《亞運寶寶》,再到已在收尾呼之欲出的《鳳求凰》,王麗華在汲取傳統(tǒng)技藝中不斷創(chuàng)新。

  《考工記》所云“知得創(chuàng)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謂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是對手工創(chuàng)造的至高評價。老手藝經(jīng)一代代的口傳心授流傳至今,何嘗不是一種“帶著生命溫度的藝術(shù)”。今年上半年,王麗華收了幾名小徒弟,一番鞠躬、呈帖、敬茶之后,蕭山花邊珠繡技藝的傳承算是又多了一脈。這距離她以第一名的成績突圍而出拜趙錫祥先生為師整整十年。

  從事這份“美”的事業(yè)以來,王麗華從未停止學習的腳步,師從來海鴻先生學書法,去美院進修繪畫課程,甚至學古琴,“美學是相通的,我想把傳統(tǒng)文化教育融入傳統(tǒng)手工技藝,讓學習的過程更加有趣,也吸引不同年齡段的人來學?!蓖觖惾A這樣說?!案髅榔涿?,美美與共”,在傳承技藝之外,王麗華把非遺文化融入到了更廣闊的美學事業(yè)中,用新的思路去打開傳統(tǒng)技藝的推廣、活化之路?!跋M梢詧猿謧鹘y(tǒng),推陳出新,用一顆堅守傳統(tǒng)文化的心,一輩子將傳承蕭山花邊技藝這一件事做好做精。”

作者:賀一萍     責任編輯:劉佳
Copyright 1996 - 2020 m.lengthl.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quán)所有 中國民主促進會
免責聲明 | 聯(lián)系我們 | 網(wǎng)站地圖 | 主編信箱
京ICP備05026319號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