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手機版

參政議政平臺 郵箱登陸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瀏覽>開明視點

從歷史、人物傳記中汲取經(jīng)驗教訓

發(fā)布時間:2021-12-17     來源:人民政協(xié)報

放大

縮小

  我覺得歷史方面的書很有意思。可以從歷史、人物傳記中學到很多經(jīng)驗教訓。比如說,他們面臨的困難,他們如何克服困難。我喜歡莎士比亞,我的最愛之一。我還喜歡本·富蘭克林。

  ——(美)馬斯克

  歷史、人物傳記、科學普及讀物等都屬于非虛構類書籍,對于人的成長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許多孩子喜歡讀小說、科幻等作品當然很好,但還是應該盡可能讓他們有更加合理、全面的營養(yǎng)。比如,馬斯克作為一位理工男,也很喜歡讀歷史與傳記。為什么歷史很重要?歷史的書籍,有助于形成歷史意識、悲憫情懷,形成歷史地、辯證地看問題的方法。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一切科學都是歷史的科學。而人物傳記,則有助于幫助孩子們尋找生命的原型、人生的榜樣。富蘭克林就是馬斯克的偶像和生命原型,他認為,富蘭克林不僅僅是一位偉大的發(fā)明家,而且“他還在正確的時間做了正確的事情”。馬斯克說,他喜歡的人物傳記還有牛頓、愛因斯坦、達爾文等。其實,新教育實驗這些年來也一直在研究和探索人物傳記的閱讀問題。按照新教育的生命敘事理論,每個人都是自己生命故事的作者和主人公,在敘寫自己的生命故事的時候,自覺不自覺都是有自己的生命原型的。這些原型往往就是照耀他們前行的燈塔,是他們戰(zhàn)勝自己成長過程中各種困難的力量源泉。如馬斯克就說,那些偉大人物如何克服困難的經(jīng)歷,就給了他自己很大的啟發(fā)。羅曼·羅蘭也說過,我們每個人都有疲倦的時刻,英雄的胸懷能夠溫暖我們,我們可以從他們身上汲取人生的力量。

  我覺得我確實從很多科幻作品中汲取了靈感,這些作品具有非凡的想象力。想象一下走出地球探索恒星的場景,實在令人激動。我們的努力方向就是,讓科幻作品不會永遠是科幻作品,終有一天它們會變成現(xiàn)實。

  ——(美)馬斯克

  除了閱讀歷史與人物傳記,馬斯克也非常喜歡閱讀科幻作品。在和錢穎一先生對話的時候,他就告訴大家,他特別喜歡阿西莫夫、海因萊因、克拉克等人的作品,當時他正在閱讀班克斯的“文化”系列。他認為,科幻的魅力,在于“突破常規(guī)的束縛”。雖然一般題材的書也很有趣,但是受到固定框架的限制,自由度非常有限。“科幻作品的自由度要大得多”。他坦誠自己從科幻作品之中汲取了許多靈感,他的夢想就是不能讓科幻作品永遠是科幻作品,而要讓它們逐步成為現(xiàn)實。的確,人類科學技術進步的歷程,正是一步一步把科幻作品的想象力變成現(xiàn)實的生產力的過程。嫦娥奔月的幻想,一直是人類飛天的源動力。《雪崩》里面對于真實世界與虛擬世界平行交錯的想象,成為當下元宇宙的直接來源。而凡爾納科幻小說中的許多場景,早已成為我們生活中的事實。想象力是需要激發(fā)的??苹米髌氛桥囵B(yǎng)和激發(fā)想象力的重要閱讀材料。

  我覺得應該盡可能廣泛涉獵各個科目。很多創(chuàng)新發(fā)明都是跨學科的成果。我們的知識儲備越來越龐大,所以必須能夠融會貫通。有人精通一個領域,而不了解其他領域,如果你能把不同領域的知識結合在一起,就有機會創(chuàng)造出超常成果,這里有大把的創(chuàng)新機會。所以我鼓勵大家盡可能廣泛地學習各個科目。對于工科學生,我建議去學一點經(jīng)濟學,學點文學,或者其他領域。我建議,在有興趣的前提下。大家可以學習各個領域的基礎知識,然后思考一下如何將不同領域的知識融會貫通。這樣很容易產生奇思妙想。

  ——(美)馬斯克

  一般的人都認為馬斯克是一位無法效仿的天才,他創(chuàng)辦的多家公司領域各不相同,從火箭科學、工程、建筑、隧道、物理、人工智能到太陽能和能源,每個領域都有革命性的突破。其實,這一切的背后,與他“廣泛涉獵各個科目”,并且能夠融會貫通有著密切的關系。據(jù)馬斯克的哥哥Kimbal Musk介紹說,從十幾歲開始,馬斯克每天會閱讀兩本書,閱讀范圍涉及科幻小說、哲學、宗教、編程,以及科學家、工程師和企業(yè)家的傳記。隨著年齡的增長和職業(yè)興趣的變化,閱讀領域又擴展到物理、工程、產品設計、商業(yè)、技術和能源等方面。有人稱馬斯克為“現(xiàn)代博學者”。所以,他在與錢穎一先生對話的過程中,建議大學生們文理融合、廣泛涉獵、融會貫通,主張工科學生不妨去學一點經(jīng)濟學、文學和其他領域的知識。我多年前曾經(jīng)建議高考取消文理分科,中學生加強文理綜合知識的全面學習,也是基于這樣的思考。有研究發(fā)現(xiàn),歷史上各個時期最重要的20位科學家中,有15位是博學者。而世界上最大的5家公司的掌門人,從比爾·蓋茨、史蒂夫·喬布斯、沃倫·巴菲特到拉里·佩奇和杰夫·貝佐斯,也都屬于“現(xiàn)代博學者”。他們都能夠做到每周至少花5小時學習,在許多不同領域進行廣泛學習,并且理解連接這些領域的更深層次的原則和思維模式。將不同領域的知識融會貫通就很容易產生奇思妙想,這是所有創(chuàng)新創(chuàng)意的不二法則。

  (作者系全國政協(xié)常委,民進中央副主席)

作者:朱永新     責任編輯:劉曉斯
Copyright 1996 - 2020 m.lengthl.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中國民主促進會
免責聲明 | 聯(lián)系我們 | 網(wǎng)站地圖 | 主編信箱
京ICP備05026319號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