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軍:哲學的起源1
哲學的不斷進步和發(fā)展源于我們的問題意識,而不能只是滿足于經典的閱讀。要能提出問題就必須要有強烈的問題意識。你是不是經常地提問題、思考問題?如果你能經常地提出些問題、思考問題,那么你離哲學也就不很遙遠了。我們年輕的時候都聽過這樣的故事,說牛頓小時候曾在花園里玩耍,突然看到一個蘋果從樹上掉下來落到了地上。這一現(xiàn)象引起了牛頓的注意,他反復地思索,為什么蘋果會從樹上掉到地上?其真正的原因是什么?他后來形成的關于萬有引力定律的思想似乎與他早年的這一經歷有關。
不管講這一故事的人的用意如何,我們畢竟很難在蘋果從樹上掉到地上這一事實和萬有引力定律之間架起一座具有必然性的橋梁。但這一故事有一點對我們而言是大有教益的。這就是,我們必須保有一份驚異、好奇、探索、敏感的鮮活心態(tài)。只有在這樣的心態(tài)中,我們才能有強烈的問題意識,我們也才能提出問題。有了問題,才能對之加以系統(tǒng)的思索和深入的研究。
在自己的生活中我們也肯定曾無數(shù)次地看到有什么東西從高處掉到地上。但我們對此并不感到驚異、好奇,因為這是在生活中經常會發(fā)生的事情。對此,也就不感到有什么可以使我們驚奇的。這就叫做“習焉不察”。
驚訝、詫異對于哲學思考是非常重要的。柏拉圖曾在《泰阿泰德》篇中如是說:“驚訝,這尤其是哲學家的一種情緒。除此之外,哲學沒有別的開端”,“這地地道道是哲學家的情緒,即驚訝,因為除此之外哲學沒有別的決定性的起點”??梢?,哲學起源于驚異這樣的一種情緒。如果你對周遭的一切,熟視無睹,毫無興趣,不但你本人不會對事物抱有什么驚異的情緒,就連對于其他人的驚異也會投以莫名驚詫的眼光:為什么這個人竟然對于這樣毫無趣味的東西發(fā)生如此之大的興趣?莫非他有什么病不成?這樣的反應還是無可深責的,因為他自己雖然沒有驚異,但對于他人的驚異畢竟還表現(xiàn)出了自己的驚異。他的過錯只是驚異的對象的轉移,把對象搞錯了。更有甚者,有的人對于他人的驚詫也不屑一顧。他們對于一切都是麻木不仁,不知痛癢??梢哉f,這樣的人根本就沒有哲學的根器。他也就與哲學無緣。如果你對哲學感到興趣,那么你就必須對一切重大的事情保有驚訝好奇的狀態(tài)。這樣的狀態(tài)或情緒會將你引進哲學的神圣殿堂。
當然,哲學家也不就是整天除處在驚異狀態(tài)中出神之外無所事事的人。因為畢竟驚異并不等于哲學,驚異只不過是哲學活動的引線或動因。我們之所以對某物感到驚異,是我們不理解此物的性質及其價值,感覺莫名奇妙,承認自己的無知。正是這種驚異推動我們去探討、研究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萬事萬物,使我們從無知過渡到有知。于是,亞里士多德這樣說道:“古往今來人們開始哲理探索,都應起于對自然萬物的驚異;他們先是驚異于種種迷惑的現(xiàn)象,逐漸積累一點一滴的解釋,對一些較重大的問題,例如日月與星的運行以及宇宙之創(chuàng)生,做出說明。一個有所迷惑與驚異的人,每每慚愧自己的愚蠢無知(因此神話所編錄的全是怪異,凡愛好神話的人也是愛好智慧的人);他們探索哲理的目的是為了想脫出愚蠢。顯然他們?yōu)榍笾鴱氖聦W術,并無任何實用的目的。這個可由事實為之證明:這類學術研究的開始,都在人生的必需品以及使人快樂安適的種種事物幾乎全都獲得了以后。這樣,顯然,我們不為任何其他利益而尋找智慧;只因人本自由,為自己的生存而生存,不為別人的生存而生存,所以我們認取哲學為唯一的自由學術而深加探索,這正是為學術自身而成立的唯一學術?!闭軐W的起源不是為了某種實用的目的,而只是起源于人對種種事物的迷惑和驚異。有迷惑和驚異,表明我們對于眼前的事物并不理解,于是我們就應該去探索自然、社會和人生的奧秘??梢?,亞里士多德也如其師柏拉圖,認為古往今來的人們都是通過驚訝而開始其哲學活動的,所以驚訝是哲學活動決定性的開端。由于受到驚訝的強烈驅動,于是人們開始思考,開始了哲學的活動。(未完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