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圣陶:在言子廟小學任教
言夫子言游,名偃,是孔圣人的得意門生,七十二賢人中的一個。說是文學家,可沒見過他的署名作品;有提倡禮樂的記載,似乎還兼做教育工作。廟在干將坊,規(guī)模跟他的聲望太不相稱。章鈺老先生當初開辦四十座小學,大概就有它,也掛上了公立初等小學的牌子。經(jīng)過改朝換代,變化不大,全校只有三個課堂,三班學生,連我父親一共三位教職員,其中一位兼校長;后來添了一個課堂、一班學生、一位教員:跟夏侯橋公高不可同日而語。那座公高在年前已遷進新建校舍,成了草橋中學的緊鄰,不但聲譽日隆,也為督視者和參觀者提供了方便。一九七五年陪父親回蘇州懷舊,出于意外,言子廟小學仍在,據(jù)父親說,從外表看不出什么改動,只是課堂內(nèi)增添了一些桌椅,顯得更擠了。那時候有些小學課堂不夠用,實行了半日制,這兒是否也這樣呢?因為是星期天,找不到可問的人,更沒有人跟我們說以后的發(fā)展規(guī)劃。想來改革以來大大變樣,或者跟旁的什么小學合并了。
父親寫《圣陶日記》始于一九一〇年秋天。我摘取日記中五個長短不等的片斷,編進了《葉圣陶集》第十九卷,五個中的“之二”、“之三”、“之四”,我以為頗可一看。片斷之二正是辛亥革命前后的一年,也正是我父親中學生活階段的最后一年,可以約略窺見三吳少年,當時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書生意氣。片斷之三,只摘錄了日記一個月,已經(jīng)可以以偏概全,反映我父親在言子廟兩年半的小學教師生涯,尤其對于基礎(chǔ)教育的職業(yè)感情。這種忽冷忽熱的情緒,初當小學教員的年輕人恐怕很難避免,但是在我父親身上,似乎持續(xù)得特別長久;而且跟后來在甪直第五公高相比,反差又顯得特別突出。原因到底在哪兒呢?我想查找一下可能有些兒好處。片斷之四是我父親被炒了魷魚,從日記上看,可以肯定非關(guān)成績,也不由于情緒,用不著我替父親洗刷。至于為什么,待說完了這兩年半再試作說明。
言子廟在干將坊,過草橋向西走一百多步就到了。父親在日記上記著,開學之前約半個月,兩位老教師約他一同去點數(shù)桌椅。從行文的語氣看,他從前未曾瞻仰過這座圣殿,對課堂的湫隘和設備的簡陋卻在意料之中,因而只記了一句話:“唯光線不甚敞亮也?!背跣∷膫€年級,課堂只三間,注定了一二兩個年級非合用一個課堂不可。這叫作復式教授,老師特別費勁,還得有一套特殊的教學方法。他們竟把這件棘手的事,推給了我父親這個毫無經(jīng)驗的新手。我看到這兒真想替父親擋一擋,父親卻若無其事地一口承諾了。功課只有三門:國文、算術(shù)、修身。修身只憑德目演講,算術(shù)無非出些題目做加減乘除的練習,只國文有課本,大概是新出版的“人、手、足、刀、尺……”有時覺得孩子都自有可愛之處,苦于想不出辦法來維護和引導,有時連課堂秩序也難以整飭,但愿早日離去這阿鼻地獄。一個月二十塊大洋薪水,拿在手里,心上總不舒服!“我給了孩子些什么呀,值二十塊大洋嗎?”可是同學中間,也有幾位當小學教員當?shù)煤軒诺?。城里章君疇、尤秩臣兩位帶頭辦的那一所,鄉(xiāng)下朱映婁、蔣企鞏兩位帶頭辦的那一所,都有聲有色,受到了學生家長的感謝。我父親在言子廟別說改進些什么了,連聊得上天的,也只有一位喜歡種植果樹的中年人。大家相安無事,到時候領(lǐng)自己一份薪金就是了。
是職業(yè)呢,還是事業(yè)呢?兩者似乎不可兼得,而職業(yè)又非?,F(xiàn)實。伯祥先生為老太爺喪葬,落下了一屁股債,一家七八口,新近又添了位千金,都是要吃的。伯祥先生就是找不著一個職業(yè),把家里可賣的幾乎賣完了。許多天不見面了,去茶館找找吧,卻碰到了母親的三姑夫計髯。兩人都為伯祥先生唏噓了好一陣。計髯最后告訴我父親說:“墨林跟她姑母住進了學校:宣武門內(nèi)石駙馬大街北京女子師范?!蔽腋赣H想,計髯把地址交代得這般清楚,分明讓他寫封信去問候。寫信容易,稱呼可就難了:稱“先生”,似乎冷冰冰的;稱“姑母”,婚還沒結(jié)又過于親熱。好在計髯不過暗示而已,只裝作少不更事也就罷了。
我父親正在猶豫,綠衣人送到章元善先生從美國寫來的信,抽出信箋一看,是“蟹行”——英文寫的。我父親倒沒被難??!開頭第一句是“咱們倆現(xiàn)在是至親了”,接著說他進的是紐約州的康奈爾大學,讀的是化學系衛(wèi)生化學專業(yè);又說大學建筑恢宏,設備先進,院系眾多。他希望表妹夫早點兒去,兩人再一次成為同窗。父親回信只能用漢文:祝賀他有出洋留學的福氣,感謝他的熱心邀約,說自己從未有過這樣的非分之想;當小學教員也不壞,一個月有二十塊錢的酬金呢。隔了兩個來月,章先生又來函了,說可以先進清華學堂的預科補習班,在補習班里考試及格,就可以再讀一年預科,然后留美;他和許多同學都走的這條路;從進補習班之日起,就用不著花家里一文錢。父親回信說:要是進不了清華的那個補習班呢?要是補習了一年考不及格呢?這兩百四十塊大洋的進賬,也不能不算一算。經(jīng)過三四個回合,章先生在信上就不再提這回事了;寄給我父親一張六寸的大照片,他一個人西裝筆挺的,站在一座掛滿了爬山虎的洋樓門前。
北京那邊,錚子姑母也托便人用建議的方式,施加過一些壓力。每逢暑期,北京各大學都在上海招生,她勸我父親就近去投考。父親在給頡剛先生的信上,幾次托他如有機會碰著錚子先生,代向她解釋一下,葉某不是不想上進,因為父老家貧,只能暫且這樣過著。后來我父親在言子廟受排擠失了業(yè),用筆名在報刊上發(fā)表了一些言論和小說,想來顧先生如果有便,不會不向錚子先生通報的;雖則我父親從來不曾拜托過他。
片斷之四記的是一九一四年暑假,蘇州“六臘斗爭”中一個不起眼的浪花?!傲敝傅牧拢芭D”指的臘月,按陰歷算,這兩個月都是學期結(jié)束的日子。一個學期好歹又敷衍過去了,下個學期的聘書可還懸著呢!尤其塾師出身的老教員,眼看著新式中學的畢業(yè)生一批又一批擁進小學,心里不由得不打戰(zhàn)。于是老的少的各顯神通,暗的不知道,明的就把戰(zhàn)場擺在茶館里。我抗戰(zhàn)后期才混入教育界,以為這是世風日下鬧的。看了父親的日記,才知道公立學校自開辦之日起,就種下了“六臘斗爭”的根苗。在蘇州,一九一四年暑假并非頭一次,而波及的范圍,比以前幾次都大。父親卻似從未知道有這樣的事。頭一次聽校長說下學期有的小學可能換人,他還在日記上發(fā)表了一大段宏論,說教師不宜頻頻更換,全沒覺察校長這是特地向他吹風。果然第二天在茶館里就有他校的同行相告:言子廟將裁去一個課堂,而裁去的教員正是“吾兄”,請“吾兄”趁早想辦法。我父親當然得感謝說“承蒙關(guān)照”,至于想辦法走門路,擠掉別個的飯碗,那是做不出來的。第三天,我父親得便,把這件事跟那位喜歡種果樹的錢君說了。他不說不知道,也不說已經(jīng)聽說,卻不著邊際地嘆了一番苦經(jīng),說與同事相處也實在難。我父親本來想待放了假就寫辭呈,如今落了個“被裁”的名聲總不太好聽,又想反正是同一回事,何必計較那些,于是定下心來,判完學生的試卷。似乎應該跟孩子們告?zhèn)€別,可是說些什么好呢?難道再補上一課修身?父親站起身來,走出了言子廟的門,身上好像輕松了許多。
然而事情還未了結(jié)。第二天,父親領(lǐng)取了最后一個月的薪金,去茶館閑坐,聽人說某校被裁的某君已訴諸上峰。上峰叱學務委員荒謬,于是有學務委員辭職,被裁的教員將盡行復職之說。自己把握不了命運,將希望托之于包拯,亦復可笑可憐;父親不遑再聽,索性跟著頡剛先生又去杭州游湖,滬上聽戲。浪游歸來,愛種果樹的錢君已候我父親多日,一見面就說:言子廟的課堂今決定不裁,他受校長之托特來相告,只需學款董事或?qū)W務委員說一句話,就可以蟬聯(lián)。父親再一次感謝多蒙關(guān)照,推說“容再思之,當有善計”。第三天下午,我父親又在茶館中遇見錢君。校長不久也來了,走進了別一間茶室。錢君看校長坐定了,也跟了過去,并回頭向我父親示意,好像頗有把握相助似的。我父親料到他至多去探探口氣而已,沒拉住他。果然他話沒說上十句,看情景已碰了壁,懊惱地踅回來說:“只遲一步,他們已聘定人了?!蔽腋赣H還是謝了他,心里卻不平靜起來:這批家伙如此作弄人,真想寫封信去狠狠地罵他們一頓。回信是肯定不會有的,他們或一笑了之,或裝作根本沒瞧見,豈不自找沒趣,甚至反而被人看輕了,如此一想,不如作罷。我寫到這里,片斷之四還只說了一半。事件再簡單不過,主要人物不滿五個,都各有個性,各有想法。如果敷衍成小說,頗有點兒像果戈理的幽默短篇。請讀者諸君看看,我這個主意有沒有點兒可行性。
片斷之四的后半,幾乎一半的記載離不開孫家的伯南先生、樹人先生。弟兄倆是我父親的表兄,都古道熱腸,為了替我父親找個飯碗,不知花了多少郵票,磨了多少嘴皮子,結(jié)果卻弗討巧。說成功的也有一處,就是那個耗子夾似的農(nóng)業(yè)學校,一踩上機關(guān)幾乎脫不了身。我父親當時很不愉快,表現(xiàn)很有些兒浮躁。結(jié)果讓樹人先生作難,系鈴解鈴,費盡了心思。原來教育界也是無奇不有的。
孫伯南先生是我父親念草橋時的國文老師,據(jù)說在考據(jù)學和文字學方面,都有點功底。我父親學寫篆字的興致,就是他給引起的。他同郭紹虞先生的老太爺是好朋友。我父親念私塾的時候,常被他牽著去郭家,他跟鷺庼老先生談天,我父親就跟比他稍大的紹虞先生在庭院里玩,真?zhèn)€成了總角交。在家鄉(xiāng)的老朋友中,沒同過學的就郭紹虞先生一個人。
伯南先生是個老實人。他給父親說了個在杭州的東家,當家庭教師講國文。問他酬金多少,他回答“眉數(shù)”,眉就是八,一月八塊大洋。父親說“為了這幾個錢作客他鄉(xiāng),不合算”。伯南先生想倒也是,就說“可以叫他加上英文、算術(shù),合在一起可以得‘弱冠’了”。弱冠是二十,一個月二十塊大洋。我父親說:“人家恐怕不肯吧?”伯南先生想了半天,說:“姑且去說說看。”不知他真?zhèn)€去說了沒有,下文自然不會有了。
父親還跟我講過一段伯南先生的趣事。草橋中學南邊是實驗小學,小學南邊有個屬于草橋中學的球場。球場東邊是座衙門,辛亥革命前,是長洲縣的衙門。衙門正中間的大廳上,供著光緒皇帝、慈禧太后兩座牌位。一九〇八年十一月,太后、皇帝相繼駕崩,靈堂就設在這里。每天限時限刻,老師要帶著學生去哭拜,排著隊面對牌位跪下,叩了頭還得哭出聲來,掉不掉眼淚隨便,“嗄嗄嗄”的哭聲可一定得有,時間好像不短,反正聽從贊禮的。有個頑皮的同學正好排在伯南先生后邊,閑得沒事干,悄悄地把他的兩只鞋抽脫了,還輕輕地搔他的腳底。伯南先生沒處躲,只得提高嗓門“嗄嗄嗄”?;氐綄W校,伯南先生把那同學叫到房里,好像腳底還在癢癢,撲哧一聲笑了出來?!澳阊剑彼f,“連輕重也勿得知。我那時不死勁忍住,你的小命也得賠上。不要在同學中逞能了,欺侮老實人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兒。走吧?!?/p>
孫家兩位老伯很可能把我父親看作阿斗:大家替他著急,他自己倒全不在意。他們可能忘了,我父親也會加減乘除的。當時有幾種刊物愿意登載我父親的小說,一般千字兩元。如那篇《窮愁》,就得稿酬“眉數(shù)”。十天寫一篇,騰出時間來正好自學。我父親早就寫信給正在念北大的頡剛先生,請他代訂一個自學計劃。在我的印象中(當然是后來的,那時我還沒有出世),顧先生喜歡給人出主意,訂的計劃必然龐大。如今在父親的日記和書信中,又證實了他年輕時候就如此,計劃分經(jīng)史子集,都選出若干必讀的本子,甚至把哪一天,在什么時候,讀哪一本的某些篇章,都規(guī)定好了。父親在日記上也記下他的執(zhí)行情況,頭幾天果然一點兒不落,漸漸地就保不住了;除了責備自己,還加上些客觀原因??陀^原因總是層出不窮,責備自己的話翻來覆去地卻也厭煩了。只好把計劃擱在一邊,自己想讀什么就讀什么吧??上Я祟櫹壬囊环嘈暮秃靡?。